星期日, 5月 14, 2017

《Gifted》

打從第一次看到這部戲的廣告時,我就決定一定要去看這部戲。今天,如願以償。




我羨慕神童,一直希望自己是神童。可是,我不是。後來看到許多報導說,那些神童都活不長命。我忘了有沒有因此而慶幸自己不是神童,但我還是希望自己是厲害、聰明的。這或許是純粹屬於自己想要的驕傲吧?

如同很多心理學家建議的,孩童該有孩童的生活,要有同齡朋友一起成長,要有玩樂,要有健康的生活,不可以只專注於學業上的成就而忽略其他。

故事裡的孩子,就是這麼一位神童。她的母親,也是數學的天才,奶奶也是。我想像,奶奶因為結婚和丈夫離開了英國,去過“普通”生活而感到遺憾。然後發現自己的女兒也在數學裡有異常的天份,於是就想栽培她成為人類中的佼佼者,可以名留千史。然而,女兒突然懷孕,打亂了她的計畫,而放棄了女兒。女兒自殺身亡也不理。沒想到,女兒也生了個女兒,也是數學天才。於是,她去找了多年不見的兒子,也是孫女的監護人,打算要重新栽培另一個數學天才,繼續圓她的夢。兒子堅持妹妹要女兒過正常、開心的生活,而不是過數學怪人的生活。母子兩人在法院上搶那孩子的撫養權。法院上,兩人互揭對方最痛的傷疤。最後,奶奶耍手段,假借領養家庭,而實際上卻用她的方式去教育那女孩。後來,兒子想通了,決定要讓女孩過該有的生活。他把妹妹已經解開的世上未解的數學難題之一,拍在母親的面前。原來,妹妹早就完成母親的夢想,只是沒有告訴母親。我想,妹妹的自殺,或許是因為在那花了畢生去解決的數學難題後,找不到人生目標,而選擇結束生命。身為哥哥沒能及時開導妹妹而覺得難過、自責,所以才會萎靡不振,卻堅持要讓女孩過正常的生活。那母親看到女兒的字跡,最終也痛哭。我希望,她的痛哭,是為了女兒鬱鬱不歡的一生,而不是為了那道數學題被女兒解開了。

其實,我寫得自己也混亂,一會兒用奶奶、一會兒用母親來指那只在乎“解救人類”的母親;還有兒子和哥哥來指那男主角。希望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混亂。:)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