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在YouTube看到Psych2Go關於情感傷害的影片。有些人會覺得這些是小題大做。上一輩的說,我小時候也是經過長輩或長兄的打罵走來的,還不是好好的?你們太脆弱了。
看到樓下的留言,選了兩個有這同樣的想法的。
我想,和上一輩來做比較,還是有區別的。他們在打罵中長大,不過父母也沒怎麼管教,放任養的。我們這輩,除了打罵以外,還要背負他們的夢想、理想繼續過我們的生活。這麼看來,到底誰比較脆弱,有待商討。
很多人都忽略這種情感傷害。有的是因為已經麻木了,反正no one cares,日子還不是一天天的過?有的是因為反應了,沒有得到需要的幫助,反而收到更大的傷害,還有反應出來的理由嗎?
更可怕的是,施下這些情感傷害的人,往往就是最親近的人。你懂得如何用傷害力最強的話語來對親近的人說,而親近的人最多只是痛苦,不會離開你。然後,惡性循環著。你儘管用你的方式傷害我,我用我的方式讓你痛苦,知道一方筋疲力盡為止。
如果可以,顧及對方的感受,在一方受到感情傷害的時候,停下來聆聽或給一個擁抱。就能破除這不必要的惡性循環了。你說呢?
我懂⋯⋯嗯,我真懂。
別一直說「放下」就好了。就像上次的分享那樣,在胸口捅了一刀,然後對胸口說別流血的道理,是一樣的。
星期日, 7月 19, 2020
星期日, 7月 12, 2020
心理意識
原本,題目想放心理病、精神病什麼的。這讓我覺得有種歧視的意念,因此改了,放心理意識。
我看過好一些心理醫師的“背景”介紹。他們都有個共同點,就是,他們遭受到一些心理的刺激,而想更了解心理這塊未知領域,來了解自己。因此,他們都比較可以接受“異議”,並且可以在“正常”與“非常”之間穿梭,游刃有餘。這些心理醫師,會比其他人更有同理心。
我覺得,陷入心理障礙,卻又苦無旁人協助,自己去了解心理的知識來給自己解開心鎖,是最佳的方法。
這屏幕截圖,是我今天在YouTube觀看Psych2Go的「7 things to say to someone with depression」裡的一個留言。說得一針見血。不過,身邊許多人,不就常這麼對待別人嗎?
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。因此,我特討厭這些人的關心。給予別人所不需要的關心,都不是真關心。這些人不會了解的。他們只覺得做了驚天動地、感人肺腑的事。就像一些人寫關於愛情的時候,說的那些,以為自己談了一場自我犧牲的偉大愛情,卻不曉得這不是對方想要的。以為感動他人的戀情,其實不過在自我感動而已。
我也儘量不做這樣的人。寧願give her space, leave her alone,也不要去打擾她。每個人都有自我療傷的能力,快與慢,就看個人功力了。不過,適時給予適當的幫助,當然也不可少。不要只做那錦上添花的事,更要避做出免落井下石的事。雪中送炭的事,要量力而為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